單元目標:短距離移動能力。
能力指標:依據教育部(民100)公布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有關於學生「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中,在「動作機能訓練領域課程」下的「移位」分段能力指標如下:
1-1-4-1 能以連續翻身的方式在地板上移位5公尺。
1-1-4-2 能肚子貼地向前匍匐前進10公尺遠。
1-1-4-3 能肚子離地,用手和膝蓋交替往前爬10公尺遠。
1-1-4-4 能扶著東西(如:欄杆、教室櫃子、走廊扶手、助行器等)從教室一端步行到另一端。
1-2-4-1 能自己平穩、不搖晃的往前步行至少約3間教室的距離。
1-2-4-2 能雙手提抱需兩手提抱的大東西走10公尺遠不跌倒。
1-2-4-3 能跨越過約膝蓋一半高度的障礙物而不跌倒。
1-2-4-4 能跨越過約膝蓋高度的障礙物而不跌倒。
1-2-4-5 能自行向上或向下移動有高低落差的地方而不跌倒(如:上下台階或樓梯等)。
1-2-4-6 能順暢的跑步,並轉彎與避開障礙物。
1-2-4-7 藉由彎曲和伸直雙腳而離地移動(如:不同方向的跳躍)。
依據上述能力指標分析,歸納出五大類「移位」的教學訓練活動,分別為「地板、墊上移位」、「短距離移位」、「攜物移位」、「跨越障礙物、上下高低差」及「跑、跳」,其架構如圖1-4位移能力指標架構圖。
圖:1-4 位移能力指標架構圖
活動素材一:地板、墊上移位(能力指標 1-1-4-1、1-1-4-2、1-1-4-3 )。
1.連續翻身。
2.腹部貼地(貼地爬)匍匐前進。
3.腹部離地(離地爬)用手和膝蓋交替前進。
活動素材二:短距離移位 (能力指標 1-1-4-4、1-2-4-1 )。
(一) 輪椅到家俱的移位(補充)。
1.從輪椅到地板,地板到輪椅。
2.從輪椅到椅子,椅子到輪椅。
3.從輪椅到馬桶,馬桶到輪椅。
4.從輪椅到床,床到輪椅。
(二) 教室內的移位。
1.扶著穩固的設施(如:牆壁、欄杆、教室櫃子、走廊扶手等)行走移動。
2.使用 □助行器、□雙側腋柺杖、□單側腋柺杖、□單拐(請在“□”勾選),在教室內移動。
3.放手短距離獨立行走移動(約10公尺) 。
4.於行進間聽到指令突然停止、轉彎、撿拾地面的物品。
(三) 教室之間的移位。
說明:「教室之間的移位」指在同一年級或同一學習區之間(包括教室到教室、教室到廁所與洗手台之間)的移位。
- 使用電動輪椅,在3~5間教室之間的移動。
- 使用輪椅,在3~5間教室之間的移動。
- 使用□助行器、□雙側腋柺杖、□單側腋柺杖、□單拐 (請在“□”勾選),在3~5間教室之間的移動。
- 不使用輔具,在3~5間教室之間的移動。
活動素材三:攜物移位 (能力指標 1-2-4-2)。
(一) 攜行提袋。
1.單手攜行提袋:一手提著提袋移動。
2.雙手攜行提袋:兩手提著提袋移動。
3.吊掛提袋在助行器、輪椅或電動輪椅上移動。
(二) 兩手負重(重心改變、平衡機制改變,兩上肢無法做出反應)。
1.兩手抱住大龍球移動10~100公尺。
2.抱著大龍球(或其他大型物體)於行進間跨過高於膝高,鑽過低於腰高的障礙(請另兩位同學拉一條繩子或竹竿模擬障礙)。
3.能維持身體正直的姿勢,兩手持住與攜行5~10公斤重物,在平坦地面移動10~100公尺。
4.能維持身體正直的姿勢,兩手持住與攜行5~10公斤重物,上或下一層樓。
(三) 雙人負重:與另一同學一起攜行重物。
1.與另一同學一起提水桶。
2.與另一同學一起抬一個有握把、裝重物(10~20公斤重)的籃子。
3.與另一同學一起抬一張椅子。
4.與另一同學一起抬一張桌子。
活動素材四:跨越障礙、上下高低差(能力指標 1-2-4-3、1-2-4-4、1-2-4-5)。
說明:使用安全的器材,如軟性跳箱、橡膠繩、輪胎、椅子、講台、階梯…等,製造單一或是一系列的高低差。
(一) 有高度的障礙。
1.跨越一半膝高的障礙物。
2.跨越膝高的障礙物。
3.跨越30公分高的花圃矮牆。
4.於行進間跨過高於膝高,鑽過低於腰高的障礙(請另兩位同學拉一條繩子或竹竿模擬障礙)。
(二) 有距離的障礙。
1.跨越距離20公分的兩塊跳箱塊(可以使用兩個以上的跳箱塊進行訓練)。
2.跨越距離40公分的兩塊跳箱塊。
3.跨越距離20~25公分寬的水溝。
(三) 上下高低差。
1.上下講台。
2.站上穩固的椅子上,拿取櫃子上的物品、擦玻璃、或是清理黑板上緣的灰塵…等(請注意安全)。
3.上下樓梯。
(1)扶扶手,上下樓梯。
(2)不扶扶手,兩步一階上下樓梯。
(3)不扶扶手,一步一階上下樓梯。
活動素材五:跑、跳(能力指標 1-2-4-6、1-2-4-7)。
(一) 跑。
1.快步走。
2.跑走。
3.跑20公尺。
4.在操場上賽跑。
5.20公尺折返跑。
(二) 跳。
1.原地單次併腳跳。
2.連續併腳跳。
3.原地單次單腳跳。
4.連續單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