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目標:維持身體穩定。
能力指標:依據教育部(民100) 公布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有關於學生「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中,在「動作機能訓練領域課程」下的「平衡」分段能力指標如下:
1-1-5-1 坐在地板上失去平衡時,能立即伸出手撐地。
1-1-5-2 能減少坐在地板上失去平衡的頻率。
1-1-5-3 站姿下失去平衡時,能使用適當跌倒的方式來預防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扭傷、骨折等)。
1-1-5-4 站姿下失去平衡時,能使用各種策略(如:跨步)去維持平衡不跌倒。
1-1-5-5 能減少站姿下跌倒的頻率。
1-2-5-1 能張眼、兩手插腰,單腳站5秒以上。
1-2-5-2 能注意在不平衡狀況下行動,小心不跌倒。
1-2-5-3 能在單腳站的姿勢下自行穿脫褲子。
1-2-5-4 能兩手插腰或拿物沿著直線(如:在地板上用膠帶貼成的直線、腳ㄚ圖樣、停車格、磁磚間的接縫等)往前走約3公尺。
1-2-5-5 能雙腳前後站在狹窄且有高度的物體(如:平衡木、花圃等)5秒以上。
1-2-5-6 能雙手插腰或拿物在狹窄且有高度的物體(如:平衡木、花圃等)上,交替跨步走約3公尺。
依據上述能力指標分析,歸納出四大類「平衡」的教學訓練活動,分別為「地板的平衡」、「坐姿的平衡」、「站姿的平衡」及「行走的平衡」,其架構如圖1-5平衡能力指標架構圖。
圖:1-5 平衡能力指標架構圖
活動素材一:地板的平衡 (能力指標 1-1-5-1、1-1-5-2 ) 。
說明:當學生維持好姿勢後,視學生的能力輕推其身體,訓練其靜態平衡能力;或要求學生撿拾附近的小玩具,小玩具可以依照遠近,調整難度。距離越遠,難度越高。
(一) 盤坐。
1.自行支撐(單側上肢、兩上肢支撐)。
2.無支撐(放手)。
(二) 側坐。
注意:避免W形坐姿;髖關節不穩須注意髖關節屈曲勿小於90∘,避免內縮。
1.自行支撐(單側上肢、兩上肢支撐)。
2.無支撐(放手)。
(三) 兩膝跪地姿勢。
1.自行支撐(單側上肢、兩上肢支撐)。
2.無支撐(放手)。
(四) 高跪姿。
1.自行支撐(單側上肢、兩上肢支撐)。
2.無支撐(放手)。
(五) 單膝跪式蹲姿。
1.自行支撐(單側上肢、兩上肢支撐)。
2.無支撐(放手)。
(六) 蹲踞式蹲姿□兩腳跟著地、□兩腳跟離地 (請在“□”勾選)。
1.自行支撐(單側上肢、兩上肢支撐)。
2.無支撐(放手)。
活動素材二:坐姿的平衡 (補充活動)。
說明:使用球、床緣、無背靠的椅子、有背靠的椅子...等器材,請注意兩下肢平穩著地。
1.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維持靜態坐姿。
2.坐在無椅背的椅子上維持靜態坐姿。
3.使用坐姿撿拾身體附近,不改變平衡狀態的小物品(小球、沙包、筆、帽子…等)。
4.使用坐姿撿拾身體遠端,接近改變平衡狀態的小物品(小球、沙包、筆、帽子…等)。
活動素材三:站姿的平衡 (能力指標 1-1-5-3、1-1-5-4、1-1-5-5、1-2-5-1、1-2-5-2、1-2-5-3)。
1.扶著穩固的傢俱(如:欄杆、教室櫃子、走廊扶手等)站立。
2.維持靜止站姿。
3.兩眼看著前方,單腳站立(左腳、右腳)。
4.在站立的姿勢下穿脫褲子。
5.站在穩固的椅子上,拿取櫃子上的物品、擦玻璃、或是清理黑板上緣的灰塵…等(請注意安全)。
6.由站姿變換姿勢,撿拾身體附近,不改變平衡狀態的小物品(小球、沙包、筆、帽子…等)。
動作素材四:行走的平衡(能力指標 1-2-5-4、1-2-5-5、1-2-5-6)。
說明:在地面上貼一條,顏色顯著的膠帶(5公分寬,10公尺長)、使用平衡木或是利用花圃矮牆(請注意安全)等,做為訓練器材。
1.側著走(踏併步)。
2.兩腳一前一後滑步。
3.兩腳交替向前移動(類似走路,大步伐)。
4.兩腳交替向前移動(腳跟腳尖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