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粗大動作 第六單元:校園功能性移行

校園的生活設施與移動的動線,應符合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的規定。行動不便的身障生,如能經由訓練改善其移行能力者,應將相關訓練列入課程;無法經由訓練提升能力者,應依據個別的需求給予合適的輔具與改善校園無障礙環境,增加學生校園生活的獨立性與安全性,以保障學生參與的權利。校園環境如無法完全符合身障生的個別需求,導師需規劃合適的移動動線,安排人力協助,以維護學生的安全。

 

本單元「校園功能性移行」的教學訓練活動,包括「通過與閃避固定的障礙」及「通過與閃避移動的障礙」等兩大類。本訓練包含校園中各式場域的移動技能,例如無障礙設施(引導設施、斜坡、升降機等)、水泥地、柏油路、草皮、泥土地…等地面的移動技能,當地面有破損或是危險障礙時,能讓學生熟悉通過的技能與閃避的策略。教導學生在遇到各式情境時,需先學會判斷是否有安全的疑慮? 自身能力能否安全通過? 學生必須學會判斷「可以通過」、「需要繞道」或是「向人求助」,以達到安全移動的目的。

 

本教學單元「校園功能性移行」,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獨立訓練或是配合使用輔具一起訓練。教師可以把本教學單元當作一項課程主題或是搭配其他學習活動一起進行。

單元目標:校園長距離的移動能力。

能力指標:依據教育部(民100) 公布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有關於學生「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中,在「動作機能訓練領域課程」下的「校園功能性移行」分段能力指標如下:

1-2-6-1 在教室內能自由走動而不會撞倒障礙物或其他人。

1-2-6-2 能在不平坦的地面(如:草地上、碎石路等)上走動不跌倒。

1-2-6-3 在校園內能避開路面上的坑洞或其他固定障礙物自由地走動。

1-2-6-4 能在短距離(10公尺內)的移動範圍內跟上同儕的速度。

1-2-6-5 能跨越校園中不同類型的障礙物(如:水溝、門檻、分隔磚等)不跌倒。

1-2-6-6 能避開移動中的物品、人或載運工具步行(如:在擁擠的走廊上或操場上等場所走動等)。

1-2-6-7 能在擁擠或狹窄的校園空間中走動,被人碰撞後以適當方式跌倒,避免嚴重的傷害(如:扭傷、骨折等)。

1-2-6-8 在擁擠或狹窄的校園空間中走動時,被人碰撞後都能不跌倒。

1-2-6-9 符合學校作息時間表,能用任何方式自行安全的在校園中由一個地方移動至一個地方。

依據上述能力指標分析,歸納出二大類「校園功能性移行」的教學訓練活動,分別為「通過與閃避固定的障礙」及「通過與閃避移動的障礙」,其架構如圖1-6校園功能性移行能力指標架構圖。

圖:1-6 校園功能性移行能力指標架構圖

broken image

活動素材一:通過與閃避固定的障礙 (能力指標 1-2-6-1、1-2-6-2、1-2-6-3、1-2-6-5)。

(一)在教室內的移行:

說明:教室內短距離移動的訓練,請參考1-b-4移位(活動素材二:短距離移位,能力指標 1-1-4-4、1-2-4-1,(二)教室內的移位),本活動著重在「通過與閃避固定的障礙」。

1.使用□輪椅、□電動輪椅 (請在“□”勾選),練習八字形前進。

使用器材:三角錐3~5支,相距約2.4公尺。

2.在教室內課桌椅之間穿梭移動

注意:請註明學生在教室內課桌椅之間穿梭移動的條件。

□不使用輔具;使用□助行器、□雙側腋下柺杖、□單側腋下柺杖、□單拐、□輪椅、□電動輪椅(請在“□”勾選)。

(二)校園內的移行:

說明:先勘查移動的路線,確定有特定的訓練路況,例如:從教室到操場,經過無障礙設施(斜坡、升降機)、不平坦的地面(如:草地、碎石路等)、坑洞、垃圾桶、路樹與積水…等想定情況。建議應先進行各種想定狀況的教學,指導學生判斷與因應策略,再進行實際狀況演練。

1.固定障礙物的認識與因應策略教學。

2.通過與閃避固定障礙物的實際演練。

注意:請註明學生在校園內移行的條件。

□不使用輔具;使用□助行器、□雙側腋下柺杖、□單側腋下柺杖、□單拐、□輪椅、□電動輪椅(請在“□”勾選)。

活動素材二:通過與閃避移動的障礙 (能力指標 1-2-6-4、1-2-6-6、1-2-6-7、1-2-6-8、1-2-6-9)。

說明:同「活動素材一」之「二、校園內的移行」,加入移動之人潮、有車輛通行之路況。應先進行各種想定狀況的教學,指導學生判斷與因應策略,再進行實際狀況演練。因應策略應包括移動的基本禮儀、交通規則、停止與超越的策略、警告(鳴喇叭、口頭警告)與求助的策略…等。

1.移動障礙物的認識與因應策略教學。

2.通過與閃避移動障礙物的實際演練。

注意:請註明學生在校園內移行的條件。

□不使用輔具;使用□助行器、□雙側腋下柺杖、□單側腋下柺杖、□單拐、□輪椅、□電動輪椅(請在“□”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