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粗大動作 第八單元:心肺耐力

本單元「心肺耐力」的教學訓練活動,包括「坐姿與站姿」、「行走」、「登階與爬樓梯」及「跑步」等四類,著重在「心肺耐力」的訓練。其中,「跑步」未列於能力指標中,是補充的訓練活動。

 

「坐姿與站姿」訓練活動,是針對長期臥床、心肺循環系統疾病或是身體病弱的學生,須留意與肢障生的需求做區別。無法維持坐姿與站姿的肢障生,主要是動作功能的損傷,並不是「心肺耐力」不佳所致。另外,肢障生至少兩小時變換一次姿勢,是為了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造成軟組織傷害,並非受限於心肺耐力不足。

 

「行走」訓練活動,包括「行走移位」、「快走」與「在跑步機上的行走與快走」。有關「教室之內與教室之間短距離移動的能力訓練」,請參考1-b-4 移位(活動素材二:短距離移位,能力指標 1-1-4-4、1-2-4-1,二、教室內的移位;三、教室之間的移位)。「登階與爬樓梯」包括「登階訓練」、「爬樓梯」。「跑步」是補充活動,可放在健康與體育課程中進行。

 

「心肺耐力」訓練,請依學生的能力循序漸進練習。教師可以把本教學單元當作是一課程主題或是搭配其他教學活動一起進行。

單元目標:強化體能活動的耐力。

能力指標:依據教育部(民100)公布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有關於學生「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中,在「動作機能訓練領域課程」下的「心肺耐力」分段能力指標如下:

1-1-8-1 能在中間有適當的休息下完成半天的學校靜態課程(大部分時間是坐在椅子上),不會有明顯喘氣的情形。

1-1-8-2 能在適當的休息下完成一天的學校靜態課程(大部分時間是坐在椅子上)。

1-1-8-3 能持續站在走廊上完成約10分鐘的升旗活動,不會有明顯喘氣的情形。

1-1-8-4 能在同一樓層步行約三間教室的距離,不會有明顯喘氣的情形。

1-2-8-1 能在半小時內慢走1600公尺遠的距離。

1-2-8-2 能在半小時內健走2400公尺遠的距離。

1-2-8-3 能連續爬二層樓梯(約48階),不會有嚴重喘氣的情形。

1-2-8-4 能自我偵測身體活動量,以走路時會感覺稍微有點流汗或費力,但尚能夠和別人或自我交談為原則。

1-2-8-5 能達到一週運動3天,一天至少1小時(或一週5次30分鐘)之中度身體活動量,每次心跳率可達每分鐘130下。

依據上述能力指標分析,歸納出四大類「心肺耐力」的教學訓練活動,分別為「坐姿與站姿」、「行走」、「登階與爬樓梯」及「跑步」,其架構如圖1-8心肺耐力能力指標架構圖。

圖:1-8 心肺耐力能力指標架構圖

broken image

活動素材一:坐姿與站姿 (能力指標 1-1-8-1、1-1-8-2、1-1-8-3)

說明:

站立與行走時,下半身的血管管壁平滑肌收縮,能維持身體的血壓。長期臥床的學生,因剝奪站立的刺激,下半身血管管壁的平滑肌無法維持適當的張力,當瞬間坐起或是站立時,血壓突然下降,會出現頭暈、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冒冷汗等自律神經的症狀。

針對於床邊教學的學生,老師須先詢問護理人員或是治療師,是否能讓學生坐起來上課,如果可以,要進一步詢問能用什麼方式坐、大約坐多久。當學生可以維持不錯的坐姿耐力時,治療師會進一步安排站立訓練。通常是先用傾斜床進行訓練,傾斜角度由平躺逐漸增加,同時增加站立的時間;如身體不適,則減少傾斜角度。當傾斜床站得不錯以後,給予扶牆、扶床或是扶持穩固的傢俱進行站立訓練,並增加其他功能性活動。

請詳細記錄學生維持坐姿或站姿的方式,訓練時間的長短,以及進步的情形。心肺系統疾病或是身體病弱的學生,務必詳細蒐集學生的醫療資訊,詢問醫療人員訓練方法,評估這些訓練是否適合融入教學情境中。

(一)坐姿:

1.病床:坐在床上,需要詢問醫療人員病床傾斜的程度或是墊高背部的方法。

2.病床:坐在床邊。

3.椅子:下床坐在椅子上。

(二)站姿:

1.使用傾斜床。

2.使用站立架。

3.扶持穩固的傢俱、牆或是床練站。

活動素材二:行走(能力指標 1-1-8-4、1-2-8-1、1-2-8-2、1-2-8-4)。

(一)行走移位:

1.在教室之內移動。

2.在相距10公尺的兩個點放置兩個籃子,在其中一個籃子放置沙包(小球或其他玩具)。從空籃子當起點,要求學生將沙包帶回空籃子;帶一個沙包就是走20公尺,以此類推(請參考說明一與說明二)。記錄學生行走的距離與表現。

3.在學習區教室之間移動。

4.在校內大樓之間移動。

說明一:起點放置沙包,將沙包放置到對側空藍,一次一顆。學生訓練的距離是10公尺、30公尺、50公尺,其餘以此類推。

broken image

說明二:起點放置空藍,沙包放置在對側。從起點向對側移動拿取一顆沙包放回空藍。學生訓練的距離是20公尺、40公尺、60公尺,其餘以此類推。

broken image

(二)快走:

1.大步走。

2.手肘彎曲成90度,要求挺胸、縮小腹,跨大步走,兩上肢刻意擺動。

3.在跑道上比賽快走。

(三)在跑步機上的行走與快走(適用於自閉症、智能不足、視障學生;行走功能不佳的肢障生,建議先經過物理治療師評估。)

說明:跑步機最慢的速度,最好能小於0.8km/hr,跑帶寬度至少有50公分寬。老師站在跑帶兩旁的踏板上,確定學生兩手扶著扶手;請將保險固定在學生身上或是由老師控制。如學生出現臉色蒼白、嘴唇發黑(發紫)、冒冷汗…等,或其他不適症狀,應立刻讓學生休息。

1.在跑步機上行走:先從最慢的速度走起,當學生熟悉之後,再增加到合適的速度。依學生的能力設定行走時間,以走40分鐘為限。

2.在跑步機上快走:先從一般行走的速度走起,當學生熟悉之後,再增加到快走的速度。依學生的能力設定快走的時間,以快走30分鐘為限,留10~15分鐘休息。

活動素材三:登階與爬樓梯(適用於智能不足、自閉症、視障生、功能良好的肢障生)(能力指標 1-2-8-3)。

注意:對於心肺疾病、身體病弱或是過度肥胖的學生,須注意學生的呼吸與心跳率,務必循序漸進訓練。如果下肢的關節有變形、疼痛或是張力過強的情形,也必須留意。請先與治療師討論訓練的內容。

(一)登階訓練:同一台階上上下下(1拍/秒;高低差: 公分)。

說明:

建議使用軟性跳箱,各跳箱塊的規格長×寬×高(單位:公分): 80×30×20、80×45×20、80×50×20、80×60×20、80×70×10、80×75×10。如學生需要人協助,老師站在對側協助,建議使用窄寬度(約30~45公分寬)的跳箱塊,可以避免老師彎腰。當熟練登階節奏的學生,可安排在最寬(約60~75公分寬)的跳箱塊,讓兩名學生面對面登階,以免互相碰撞。能力更好的學生,可以安排在中等寬度(約45~60公分寬)的跳箱塊,讓兩名學生面對面,相差兩拍一上一下登階,讓學生除了專注自己的節奏之外,還要留意對面同學的動作。

也可以使用其他有高低差的椅子、台階或墊子…等。台階的高度可以分成平面、5公分、10公分、15公分、20公分、25公分。高低差越小,越容易;高低差越大,心肺負荷越大。如學生上下登階有困難,先用平面或是泡棉墊先練習登階的節奏,隨著動作熟練後,再選擇合適的高低差進行訓練。

使用電子節拍器或是使用節拍器程式(Metronome)設定登階的節拍,建議用1拍/秒的速度;從1分鐘時間長度開始練習,視學生的耐力、高低差的高度,逐漸增加訓練時間,最多以15分鐘為限。一般持續登階5分鐘,身體就開始冒汗了。學生如出現臉色蒼白、嘴唇發黑(發紫)、冒冷汗…等,或其他不適,應立刻讓學生休息。

1.用平面或是泡棉墊練習上上下下的節奏,視需要由老師帶領。

2.教師站到學生對面,學生與教師面對面手牽手,由教師帶領學生練習上上下下的動作(建議使用寬度較小的跳箱塊)。

3.將跳箱塊排成一列,由學生與教師同一側手牽手,依照上上下下的節奏,踩到跳箱塊上,再後退回原來的位置。

4.將跳箱塊排成一列,由學生與教師手牽手,依照上上下下的節奏,踩到跳箱塊上,再往前下到地面,放手之後拍手轉圈,手牽手一起重複登階與轉身的動作。

5.學生安排在中等寬度(約45~60公分寬)的跳箱塊,面對面差兩拍一上一下登階。

(二)爬樓梯:

說明:

學生移動的動作緩慢,必須要區別是受限於動作能力不足或是耐力的因素。本單元著重於心肺耐力,並不是著重於動作能力的訓練。所以學生必須具備基本上下樓梯的能力。例如:一步一階(扶著扶手、不扶扶手)或兩步一階(扶著扶手、不扶扶手)上下樓梯的能力。

觀察學生是否可以完成一層樓的移動? 觀察學在移動的過程是否顯得吃力? 觀察學生是否能在上下樓梯時,於中途停止,讓身體休息? 學生如果顯得吃力,請指導學生適度休息。

1.12階樓梯(半層樓)。

2.一層樓。

3.兩層樓。

活動素材四:跑步 (補充活動,可放在健康與體育)

1.在操場跑道上進行50公尺賽跑。

2.在地面相距10公尺的位置用膠帶在地面貼各貼一條線,其中一端放置5顆沙包(視需要調整),全部撿回起點,全長100公尺(請參考說明二)。

3.在操場跑道上進行50公尺距離的推龍球賽跑。

4.在操場跑道上進行400公尺距離的接力賽跑。

broken image